关于申报2025年度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的通知

发布者:龙黎发布时间:2025-01-17浏览次数:813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

根据《2025年度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指南》(中博基字[2025]1号)通知精神,为做好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项目介绍(注:以下资助,凡符合条件者,可同时申报。)

1、面上资助是给予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从事自主创新研究的科研启动或补充经费。由专家通讯评审确定资助对象。资助标准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类。自然科学资助标准为8万元;社会科学资助标准为5万元。

申报对象:进站18个月内的在站博士后(计算方式为动态计算,即进站之日到申请书首次提交当日不超过18个月),可多次申请,每站只能获资助一次。

2、特别资助是为激励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增强创新能力,对表现优秀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实施的资助。由专家会议评审确定资助对象。2025年资助约1200人,资助标准为自然科学18万元,社会科学15万元。

申报对象:进站满4个月的在站博士后(计算方式为动态计算,即进站之日到申请书首次提交当日4个月),可多次申请,每站只能获资助一次。本站内已获得特别资助(包括原站前、站中)博士后基金联合资助(特别资助)以及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的人员不可申请。各单位按照在站人数的1/20择优推荐。

    3、中国煤科联合资助(特别资助):由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与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合作设立,围绕煤炭能源行业重大战略、高新技术和基础科学前沿领域,由中国煤科投入经费,资助相关学科优秀博士后研究人员,为煤炭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新优势,培养煤炭能源领域优秀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2025年计划资助56人,资助标准为18万元。

申报对象:在站或拟进站的全职博士后,申请项目须为非涉密项目且为以下研究方向:采矿新技术与理论、煤矿安全技术与理论、矿山智能化技术与理论、矿山生态保护与修复、数字岩石力学、地质保障与水害防治、先进煤机装备与制造、深地工程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智能检测、煤炭行业人工智能模型与技术、煤炭清洁低碳开发利用技术、固态燃料电池理论与技术。

3优秀学术专著出版资助用于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出版在站期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资助领域为自然科学。专著编入《博士后文库》,有独立书号,由科学出版社出版。2025年资助约24部专著,资助标准为每部专著平均10万元。

申报对象:在站2年以上或出站5年内的博士后研究人员,获中国博士后基金资助者优先。

二、申报程序

1、申请人仔细阅读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指南(2025年度).pdf,详细了解各项资助的申请条件、材料要求以及评审指标等。

2、以上资助均为线上申报,申请人登陆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网站“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管理信息系统”,填写相关信息,在线生成申请书,上传证明材料并提交。

三、时间安排

批次

网上申报

开始

博士后

申报截止

设站单位

审核截止

评审截止

公示

77批面上资助

3月1日

3月31日

4月7日

6月上旬

6月中旬

18批特别资助

4月10

6月中旬

6月下旬

优秀学术专著出版资助

4月1日

5月31日

--

7月上

9月上旬

四、注意事项

1、申请书填写完成后,请先由合作导师审核,再进行线上提交。申请人对已在网上提交的申请数据有修改需求时,面上资助和特别资助请联系所在学院申请驳回;优秀学术专著出版资助请联系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申请驳回。

2、面上资助申请书中:“二、 项目信息”中(“研究基础”除外)不得涉及个人信息,包括申请人姓名、设站单位名称、合作导师姓名等明显泄露申请人身份信息的内容以及评审专家判定其他属于泄露个人信息的情形,否则评审专家可视为申请人故意泄露个人信息,计0分。面上资助和特别资助申请书中“一、个人信息”的“2.科研成果和奖励”中国煤科联合资助“二、学术及科研情况”“(二)科研成果和奖励要求填报代表申请人最高学术水平和科研成果的论文、专著、专利或奖励等,可以从以上类型材料中任选,但总数不超过5项。

3、申请书中的“一级学科”是指申报项目所属的学科,可以和进站时的学科不一致。

4、与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联合培养的博士后,请从工作站提交基金申请;与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联合培养的博士后,请从我校提交基金申请。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龙老师、张老师

联系电话:52090252、83793317

 

东南大学人才工作办公室

2025117

关闭